西元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託天下。
《心儒慈語》
『寵辱章第十三』就是『化道章』,這章老子是勉勵我們修煉者,要修到能夠擔當道化天下、救渡眾生的大任,但是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如何?寵辱不驚,要智仁勇兼備,要立場處變不驚,然後致志於道,才能夠把這個真道、真理行於天下。就是富貴、寵辱於我何干,毀謗、稱讚不動我心,也就是說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境界產生,我心不隨著這些境界所轉。
老子講「寵辱若驚」,「寵」就是受到別人特別的尊榮、保護,給你很大的名相,那就是我們說的,別人對你的稱讚;「辱」就是侮辱你,給你毀謗,給你一些難堪。「寵辱若驚」就是說不管是稱讚你或者是侮辱你,然後「驚」,你就開始心隨境轉,隨著寵境、隨著辱境,隨著這些境轉,然後心起害怕、驚恐。「驚」就是什麼?表示惶恐、害怕,心
就開始動搖了,心隨這個境轉。
「貴大患若身」意思是什麼?就是人都自以為「貴」為快樂,卻不知道「貴」是禍害之根本;「身」為苦本。所以為什麼我們要修煉?就是透過修煉來看到這一些生死、名相、還有這一些框框;人們都希望得到好的,受到「寵辱」,可是世人卻不知道,不知道什麼?寵辱它的背後,好比說你得到富貴,但有時候它所顯現的另外一面是禍事。就像你們看現在不是很多樂透彩嗎?在國外他們也有樂透,結果得了樂透的人,最後下場都不是很好,有的是妻離子散、離婚,有的甚至吵架分離…種種的這一些。
所以老子的意思就是說,真正「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就是真正的榮耀、得失名利的心不要太重;而且畏懼大禍患,也因而身心受到驚嚇。所以是要我們怎麼樣?就是說其實「富貴」的另外一個根源、另外一個解釋是「禍根」;那身體是苦的根本,而且身體不免一死,所以我們必須要將之看破,事實上有人看得破,有人看不破,所以祂是用這個「若」字,就是說有人看得破,有人看不破,用這個「若」字來形容。
何謂「寵辱若驚」?當我們的心在人家稱讚、人家捧你的時候,甚至當我們受到人家的侮辱、毀謗的時候,為什麼我們的心會生起惶恐、害怕,心會得到這一些的懼怕呢?為什麼?

「寵為下,得之若驚」意思就是說,因為在世人的心目中,榮耀、榮寵是高尚的,屈辱是低下的,如果得到這個榮寵,就覺得很高貴,如果得到屈辱,就覺得很丟人,是不是?我們的心都隨著外在這些境界而轉,所以你得到榮寵就覺得很高貴,我的心就覺得很了不起啊!別人尊重我,給我這個恩寵!然後遇到屈辱,別人毀謗,你就覺得很丟臉。
所謂的「驚」的意思,就是你的心念動了,得到也驚,失去也驚,你得到這些人家的恩寵、人家的寵信、人家對你的稱讚,你的心也隨之而動,動了愩高我慢、執著之心念;那如果別人罵你、別人毀謗你,你的心也跟著害怕、跟著恐懼,就是隨之失去也驚。
為什麼會畏懼大的禍患,身也驚呢?我們之所以有大的禍患,是因為我們常想到自己的關係,為什麼我們會受到這麼大的這一些驚嚇?「得之若驚,失之若驚」為什麼得到也驚怕,失去也驚嚇,為什麼呢?「得之若驚」這個「驚」,是引起自大驕傲之心念,所以「驚」,就是我們的心性受到影響,因為我們的心太執著了,所以失去的時候,我們會惶恐、會害怕。
所以我們為什麼會有大的禍害?「何謂貴大患若身?」為什麼我們會有大的禍害?那是因為我們常想到自己,「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因為我們時常想到自己,什麼事情都想到自己的身體,什麼事情都只想到自己。(下期續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