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六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千處祈求千處現 手是聖務先鋒官
千得聖訓遞真理 眼化萬千入萬靈
吾乃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奉
光父 聖令 降台中省禱室 再問賢士爾可好
菩薩:臺疆是福島 居民多良善 天擇寶島地 種下聖命根 天啟聖命渡 渡盡寰宇靈 根是聖業基 札根費時日 雲散已見光 時局氣象新 善根鎖善因 緣緣皆為障 光啟真理現 聖業自茂盛
謙德!爾好大福氣領 聖令著書,爾當珍惜,盼爾內修真性、外行真功,莫讓爾恩師失望,爾可明白!
今日聖命披露台中省禱室之殊聖,爾靜心,吾領爾至聖室參觀。
謙:聖靈慈悲在上,請受謙德叩拜。
菩薩:爾心吾知,爾起,吾等一道入聖室參訪。
謙:好魁梧之守門將軍,請受謙德參拜。
菩薩:謙德!此兩位守門大將軍,可非一般氣天代理神,祂們是 聖令自省禱聖天護道組之聖靈,一位是四大法律主之岳飛將軍,一位是四大法律主之關公將軍。
守門大將軍:謙德!爾心吾等知道,吾等有數語寄爾筆披露,真心乃真道,凡心懸念止……,是何人在聖室外聚眾滋事擾亂聖室安寧?
謙:喝!平地無端一聲巨響,原本擾嚷的屋外眾執靈,全部安靜瑟縮一旁,動也不敢動。

守門大將軍:爾等若沒有 聖令,速速離去,莫待吾等無情驅離。
謙:大將軍尚未現身,眾執靈方聞洪鐘般巨響,即逃得不見蹤影,更何況巨大身影一現形,豈敢門前撒野?
守門大將軍:謙德!爾心莫住優劣高下,吾等只是善盡聖責,莫敢有些許沾沾自喜之念,謙德!
爾乃心儒代筆,爾更要明白天心之所在,聖訓之所在,眾生與吾等皆為一,不高不低,沒上沒下,心性皆為一,只是今日緣熟機成了沒?謙德!爾可明白吾等之意思?
謙:慚愧!弟子一時不察,心未住平等之念,大將軍即察覺,慚愧!祈請 光父慈悲能原諒弟子之無知。
菩薩:爾能明白起心動念自是最重要,記得要時時守住爾一顆真心,方是道,爾可明白?
謙:弟子受教!方才守門大將軍聖靈尚未慈示完,可否請聖靈繼續慈示?
守門大將軍:其實再多的話語,尚比不上真心一片,爾可明白?守著一顆真心,爾心自能明白天心的,吾等不再多言,爾披露聖室之殊聖更重要。
菩薩:謙德!爾當謹記守門大將軍之慈示,爾可明白?
謙:弟子受教。

菩薩:謙德!爾既領 聖命披露聖室之殊聖,爾可別顧著向聖靈們請益,忘了爾聖命,爾當詳盡描述爾所見之景象,讓芸芸眾生明白台中省禱室看不見之殊聖,莫僅執著於表相,爾可明白?
謙:弟子受教。呵!眼前所見竟是一間白牆竹壁之茅草屋,靜靜座落在一片竹林當中,風過竹梢,尚傳來陣陣聖音,守心啊!守心!體天心啊!體天心!旋律聽似簡單,卻無不悅耳,令人心境頓時雜念不生,只是為何不是平時肉眼所見之省禱室景象?
菩薩:謙德!爾再定心,聖室可僅只白牆竹壁?莫被外緣所障蔽而不明真理,爾可明白?
謙:弟子受教!〈再定心〉眼前頓時光芒萬丈,一道淡金色光芒,自宇宙深處伸出,罩住省禱室,〈再定心〉金光所在之處,金光閃閃,白牆似乎不是白牆,竹壁已不是竹壁,茅草屋更非茅草屋,咦!全成了金碧輝煌之黌宮,眼前景色差異之大,令人不敢置信,為何會如此?請菩薩慈示!
菩薩:爾可知金光之殊聖?爾可知心念之巧妙?爾可知為何上天先現樸實之茅草屋?爾可知茅草屋為何不是真正的茅草屋?
謙:弟子受教,弟子斗膽說出方才心中的體會。上天第一次現茅草屋之象,是要弟子和世人知曉,心儒先生之理念不蓋華宇大廟,唯有守著一顆心和真理;第二次現金碧輝煌之黌宮,是要弟子和世人明白,眼前所見和所現的並不是真相,唯有定下一顆紛擾不安的心,才能體得上天的殊聖之聖訓和聖音。

菩薩:爾所言,只對了一半。茅草屋是相,金光是道,爾第一次所見,正是凡心之所見,華宇高樓方起依止之心,破屋陋室即起鄙視之情,殊不知上天所傳的不是物質表相的華麗,而是真理真道之灼見!物質華麗之表相不能讓世人明心見性,反而迷失其中而不自知,最後起了高下功德之判,不知匯集眾生之資財是導正眾生之迷失,反而鼓勵蓋起華宇高樓為第一要務,如此導眾生之錯誤,不是在救眾生,而是在害眾生。
謙:菩薩一番慈示,弟子亦汗流浹背,弟子在世間訪道之過程中,亦曾迷失其中而不自知,弟子受教了。
菩薩:今日參訪無形台中省禱室至此,爾靜心,吾助爾魂歸爾肉體。
好!吾退隱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