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徹悟修行之道 唯有從心性下功夫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三十日
台中十大理念第十屆學員 

覺悟尋真理
心儒老師好,各位學長、姊大家好!
  剛剛突然發現,心儒老師整個周邊的光非常的強,在人間沒有見過如此的宙心金光。今天是第二次來省禱室,第一次是因為要開車當司機,載〇姊來省禱室與心儒老師結緣。剛才在心儒老師請我上台分享見證前的兩分鐘,突然見到老師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宙心金光好強,比太陽光還要強,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看到?當然,每個人的因緣和體質不同,所以感受也會不一樣。

  兒時就對怪力亂神的東西深感興趣,那時是住在偏遠的山區,交通極為不便,因此郵差不會將信件送到深山裡頭,只會送到市區街上的藥局寄放。有一次,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到藥局去拿信,無意中看到鸞堂的雜誌,就拿起來翻閱一下,因為是免費的,所以馬上就寫信給鸞堂,請他們每個月寄一本雜誌給我看。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接觸鸞堂的,時至今日已有三十多年歲月。

依我觀察,鸞堂裡面有修為很好的人,但大部分的修行者,都是貪求外功,包括我也是一樣,冀望能得多少功、多少果啊!讓我可以生活很順遂、財源滾滾、事業順利、身體健康等等的,不外乎都是在追求一些外在物質享受。

大約三、四年前,我覺悟到走的路不對,人生經歷了三十多年歲月,才發現自己走的方向不對。於是我開始在尋找,尋找一個能夠真正幫助我的法門,所以開始跑佛教,守五戒、八關齋戒,這些我都去受過,而且的確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還從大乘佛教看小乘佛,再看原始佛教,這些都讓我獲益良多。


  後來,是〇姊成全我來求省禱聖道,在求聖道當天,我坐在心儒老師的面前,聆聽老師闡述省禱聖道的意義與殊聖,歷經兩個小時,當下我的感覺非常非常的祥和、平靜,見到來自宇宙深處的金色光芒也非常的強。因為〇姊有眼通,她看到在我胸前有一個八卦一直轉,轉得非常的快,我說我看不到,但是我知道有一道光非常的強,在我的心裡一直轉,那種感覺非常的舒服。

萬法唯心 聖道修心 
  心儒老師所闡揚的理念,是從心性下功夫的修行方式,不是用一切外在的物質、金錢可以來衡量的,不是為了來世能到好的境界,而去累積資糧、去做更多外在的福報;也不是為了未來能夠升天而去修行,這些方法都是旁門外道!應該要用一顆至誠之心,真誠的反省和懺悔自己內心灰暗醜陋的一面,只有真誠的面對自己,觀照到自己微隱的起心動念時,再藉由來自宇宙深處金色光芒的力量,燃燒掉負面思想,這樣自然而然就會顯現出光明的自心本性。

  直到現在才體會到「萬法唯心」這句話,覺得自己又頓悟了一些道理,修行就是應該如此地下功夫,以達明心見性,才會有跳脫生死輪迴的機緣,要不然三大阿僧祇刧、千世萬世之後,還是沒有人能做得到。而且來世,我們會不會往行善修行之路,還是個問號,搞不好轉世為殺人縱火犯,或是淪為畜類。所以心儒老師教導我們從心性上著手修煉的這種方式,非常的殊聖,大家要珍惜,要認真的做。我走的道場不多,因為我是個很專心、很執著的人,所以也很自傲,這是我最大的缺點,希望能藉著修煉省禱聖道,來降伏這個心。

在座的學長、姊對我或許不熟,以前我在家裡的脾氣真的不好,我太太和孩子都說我很古怪,但是經過〇姊的協助,來聽了心儒老師講解省禱聖道的意義以及殊聖,求了省禱聖道之後,藉由每日不斷的修煉,改變了我的表達方式,還有行為舉止,我盡量以比較緩和的語氣和態度來和家人溝通,我的孩子說我改變很多,我太太也對〇姊說:「結婚十八年來,第一次感受到老公真正的在改變!以前他自己有什麼毛病、缺點,自己也都知道,但是就是改不了。」

可是最近三個月來,我的改變最明顯,所以修行不是用嘴巴講,也不是外表一副道貌岸然,那都是假相。所以當有些人對我說:「我發現你修的很好。」其實不然的,那是因為沒有看過我發脾氣的樣子,自己的缺點自己最清楚,所以我想以這一點來跟大家共同勉勵。

真心映聖天心 天恩師德承擔
  我希望回家之後,能夠更精勤的天天修煉省禱聖道,〇助理說煉一個小時就好,我說我要煉兩個小時,因為我覺得自己業障深重,藉由修煉省禱聖道深層的反省、懺悔,然後祈求來自宇宙深處的金色光芒護披自身與自己的冤親債主,讓自己跟累世的冤親債主心性上一同提昇,當然也希望等一下請求心儒老師,能不能把我的冤親債主,留在這麼好的道場修行,如果我的冤親債主有這個機緣的話,我會替他們感到高興,所以我要請求心儒老師,把我的冤親債主帶到老師的身邊修煉,謝謝。

心儒先生慈悲:
  你的冤親債主要留在我的身邊是不是?其實很簡單啊!就是要看你如何下功夫,每日勤修省禱聖道,還有用一顆真誠的心,無私無我的護持聖務,替上天付出以一顆真心映上天的真心,感動上天跟感動上天的心,天恩師德的浩大,上天自然會承擔一切,撥轉你們的業力,況且你們回來省禱室參班、了愿,不只你們的祖先、祖靈,還有你們的冤親債主,跟你們有緣的宇宙一切執靈都會同來沾光,蒙受宙心金光普照,現在你的冤親債主很乖、很精進,都在旁邊聆聽,所以這一切都要感謝天恩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