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十大理念班第二十八屆
~心儒代筆謙德傳真~
天恩赦免庇世情 濟公喜見徒兒樂
活潑應緣皆承擔 佛心平等眾生渡
吾乃
濟公活佛 奉
光父聖旨 入得聖堂 再問吾之好徒兒們在否
濟公活佛:
天賜良緣在真心 對境不論高與低
佛得良緣在真心 眾苦可擔平等在
緣緣自在金光圓 道道如如十方至
緣緣天心皆開啟 道道世情最難捨
謙德!爾魂魄離體,咱師徒倆領 聖令傳真聖訓去!
謙:恩師慈悲在上,請受弟子謙德接駕五叩拜,…起!恩師慈悲,您慈悲鎮堂詩慈示:「天恩赦免庇世情,濟公喜見徒兒樂!」慈悲入得聖堂後,又立刻訓示:「緣緣天心皆開啟,道道世情最難捨!」其實聖天心明白,世人最執著在眼前的一切境,雖然過去世的種種和自己無法切割,但是過去畢竟成為識與業,影響的只是心念的起伏,對於習慣結果論的世間眾生,難以察覺心念的起心動念,習慣以結果的比較來論斷各人喜好,因此在乎的,已由累世識與業寫成眼前種種,痛苦受傷的永遠是那顆不滿足、妄心、妄念的心!
濟公活佛:徒兒,爾心聖天心明白!世人所罣礙的,其實不在眼前的種種,為什麼?因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命運既已寫成,不是情緒以對,因為情緒不能解決問題!應該是平靜的心去圓滿,更重要的不是在結果上論成敗得失,以致於悔恨、痛苦或留戀、不捨,成為一輩子的包袱,甚至成為開啟下一輩子命運的密碼!
然而,世人面對眼前的種種,所衍生的情緒起伏,畢竟是事實,不能壓抑,過度的壓抑成了逃避,逃避不僅無益於問題的處理,更無益於生命的成長,所謂:「過猶不及」,目前世人慣用方法多數在壓抑上,逃避該面對的種種,因為一個縮頭,至少可以暫時的風平浪靜,其實風平與浪靜都是表面的覺受,內心的翻江倒海從未停歇,只是引爆點尚未現前罷了!
謙:難怪天恩師德慈悲,勉勵聖道弟子們要力行道德事於日常生活之中;心儒先生更是時刻勉勵與親身實踐,實踐克服困難,想方設法突破困境精神,勉勵聖道弟子,火中化蓮,去掉人心我相,積極圓滿眼前一切聖務!尤其心儒先生為辦理宇宙三曹普渡,親身示現勇於面對四貴五盤的考驗,以及奔波聖務開啟各區和國內外,一刻不停歇精神!更是讓聖道弟子們感悟良多,奮起效法,相映上天救渡萬靈真心!
濟公活佛:為師剛才提到,世人面對眼前的種種,所衍生的情緒起伏,畢竟是事實,不能壓抑,過度的壓抑成了逃避,逃避不僅無益於問題的處理,更無益於生命的成長!既然眼前的種種都是事實,因為徒兒們都生活在此間世界,情緒的衍生還是事實,因為徒兒們都還未成就見性真如之本來!那該怎麼去面對,才會是中庸?才會是平等而無礙?才會是修行之真義呢?呵-呵-呵-,謙德!為師考考爾,爾說說!
謙:恩師慈悲,弟子恭受 聖令!心儒先生慈示:貪、嗔、癡還是能量,不應該壓抑,而是轉化!心儒先生還慈悲:「什麼是辦道?就是透過我們所辦的任何一件聖務,啟發眾生慈悲、喜捨、良善、天理良心之心,辦道之真義就是如此!」以及「所有跟隨我、跟隨上天辦道的人才,都能明白眾生的疾苦,都能了解修道人修心的重要,也能成全並領導天下眾生明理而修,這才是聖務宏展的定義!」
因此,透過心儒先生的慈示,修行應該是轉化、契入眾苦與啟發!過度的壓抑,對於心性的提升是沒有幫助,甚至會壓抑出情緒的障礙,所以心儒先生不提倡修苦行!當然,藉由明白眾生的疾苦,來啟迪良知良能,轉化自己的貪、嗔、癡這些能量,成為利益眾生的公心之行,需要很大的決心與力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