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心儒慈語》
可是各位,金山銀礦有一天會怎麼樣?每天這樣開銷,有一天都會沒有的。一個人如果養成驕奢、淫慾、安逸的那種習氣,你要叫他改掉,重新努力、重新的奮鬥,是非常困難的,當一個人如果有這種習性的時候,要改變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後來我那個親戚最近又蓋房子,一棟給這個孩子,一棟給那個孩子,如果有一天這個母親不在了,這些財產給了這些孩子,到時候會不會坐吃山空呢?所以各位,我們現在看到別人有錢,看到別人過得比你好,你不見得要羨慕他,如果不努力不認真,一直在花銷祖先所遺留下來的財產,有一天將會使他坐吃山空,這個沒有什麼好羨慕的,知道嗎?
就像我們修煉一樣。你今天看到一個人,他有很高的名相,很多人就會講:「哇!他今天當了○○師喔!」他今天怎麼樣怎麼樣…很羨慕他。各位,你們應該要同情他,為什麼?他在那個位子沒有什麼好羨慕的,如果他今天起心動念錯誤的時候,誤導眾生,將會造下更多的罪過錯,明白嗎?所以我們要怎麼樣?
我們要引導眾生從心性去覺悟,不是羨慕那一些人,你要肯定你自己。
這裡面講「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如果不斷把持所謂的功德,用來自誇,認為自己很有功德,然後自滿自誇,那一定會失敗的,還不如知足常止、不貪戀功果來得高明。
一個執著自己有功德、自己功德浩大的人,將不會受到上天的眷戀;而且一個修煉者,當你執著自己有功德的時候,認為自己功德浩大的時候,你就已經沒有真正的功德了,那已經變成福報了。所以我們要怎麼樣?要知足知止,並且一切的功德、一切成功的成果,全部都要感恩上天,歸於上天。
擅用心術,以智巧奪取功名者,都不能常保,這也就是鋒芒過露,與過分尖利的銳器、鐵器容易折斷,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們做人處事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凡事不要太過,如果太過的話則「自遺其咎」,「自遺其咎」就是說會遺留、會得到禍害;如果以此自我炫耀,以此驕人,自己很自大、很自滿,然後很驕傲,用這樣子來應對處事的話,就會遭致禍害的。所以很多人世間的人禍、禍害,並不是上天所降,而是我們自招自惹的。
「功成名遂身退」,上天生萬物也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所以人在成功後,應該要急流勇退,明白嗎?很多人占了萬年的位置,什麼叫占了萬年的位置?好比說未來我們開辦聖務到一個階段的時候,該交棒給下一代的時候,就要交棒給下一代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才合乎於自然的道理。
所以我們以後人才很多的時候,像現在的幹部,好比行政組、關懷組…,以後人才濟濟之後,我們就是要交棒給下面的人才,讓他們去發揮、去學習,甚至輔導他們做這些聖務的事,而不是所有都往自己身上攬。天的道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凡事就給予眾生,讓眾生能夠明白,甚至教導眾生讓他們去學習,引導他們去走,這樣子的話,我們整個聖務就能夠走出去,就能夠推展出去了。
所以這一章的重點在提示我們修煉者,要明白「知進不知退」所易帶來的災禍,以前聖哲講「知進退者為英雄,識時務者為俊傑」,都有它的哲理所在,我們做人處事的良方就是要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重點。
就像我們這裡講鋒芒畢露,當你鋒芒太畢露的時候,你容易怎麼樣?就像刀子容易折斷。所以我們對修養的功夫,要多多收斂,煉天下之善為善;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學習「大智若愚」,佛家講「大智若愚」,就是說任何一個方法、德行必須要學習「大智若愚」,雖然說你很有智慧,可是你不要鋒芒畢露,甚至要有一點讓人家覺得你都不懂,有虛心學習的心態,事實上這是保護自己很重要的一個重點,尤其是我們修煉者更要明白這些。為什麼老子要講這一章?就是老子要破除人心中對名位的執著之心。
然後不要太積這些錢財,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也就是外在的金銀錢財,說不定有一天都不是你的,你今天積了很多錢財,到最後是給誰?你的孩子,我們看到太多例子,孩子到最後怎麼樣?為了財產爭奪。我們修煉者雖然說要有這些錢財來辦道,但是我們心態必須要正確,我們希望能積什麼?更多的德行,「積錢財給子孫,不如積德行給子孫」,為什麼?留錢財給子孫,說不定會留下禍害,子孫會因著這些錢財爭執、起爭端,弄得家門混亂;
但是你積德行給子孫的時候,在你的子孫人生旅途當中,遇到任何的困難、困頓的時候,自然而然因為你的德行足夠,上天會安排庇蔭你的孩子、子孫,會安排貴人來幫助你的孩子,讓他們走向人生真正光明的道路,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下期續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