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德國 2021年10月17日 報導
2000年,南京。
來自德國的普方一家四口死於江蘇北部
沭陽縣的四個無業青年之手。
直至十多年後,這起慘案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
而此時,已有數百人因它而改變了命運。
01
慘案發生在2000年4月1日的深夜。
幾個年輕人手頭沒錢,來到南京最高檔的別墅區。
他們本打算挑一家不亮燈的空宅下手,
碰巧那家裝修,沒什麼東西可用來賣錢。
陰差陽錯,這四個人去了隔壁。
行竊時他們被來自德國的戶主普方發現。
也許有過激烈爭吵,也許是企圖和解卻被誤會,
兩邊的人都聽不懂對方的意思。
深夜的驚懼中,這四個年輕人選擇慌忙殺人滅口。
除了普方和他的妻子,死的還有他們15歲的女兒和13歲的兒子。
庭審時,普方的家人也到了現場,面對四個滿臉稚氣和惶恐的兇手,他們很意外。
“他們就像是逃課或闖禍後的孩子一樣,完全沒有想像中那般凶狠。”
普方的母親經過心理掙扎,做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
她給法院寫信,希望這四位青年不要被判死刑。
“我們覺得,他們的死並不能改變現實。”
但按照中國的法律,四個年輕人最後還是“償了命”。
02
11月,這四個人被執行死刑後,普方慘案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
和普通的兇殺案一樣,再過幾年,
知道普方一家的人越來越少,這個不幸的家庭自然會被徹底遺忘。
但為了寄託對普方一家的哀思,普方的朋友朱利婭和南京當地的一些德國人,
共同設立了“普方基金”,資助蘇北貧困地區兒童上學。
這個地區,就是那四個“無業青年”的家鄉。
朱利婭覺得,這是紀念普方一家最好的方式。
因為庭審中的一個細節一直深深觸動著她:那四個青年,從小生活在蘇北農村,
沒有接受 過良好的教育,進入社會後,都是打些零工,沒有正式的工作。
朱利婭認為,如果他們有能力掙錢,就不會去行竊了。
如果他們有個比較好的教育背景,就會有自己的未來和機會。
於是一群德國人主動上門,找到時任南京當地“愛德基金會”副秘書長的張利偉,
說想成立慈善協會,把他驚到了。
“'以德報怨'這個詞在中國文化中也有,但是真正做出來需要超越非常大的限制,
包括倫理上和文化上的。”
從此,普方基金開始為蘇北貧困地區的一些學生提供助學金,幫助他們完成中小學教育。
孤兒、女孩、單親家庭和父母患重病的家庭,是他們優先資助的對象。
隨著中國義務教育逐步免除學雜費,他們將資助對象延伸到了高中,地域也擴大到了皖南。
慈善會成員與受資助的孩子合影
選擇資助對象時,他們會詢問當地行政部門,哪些家庭需要幫助,
給每個孩子建立檔案, 每年檢查孩子學習狀況。
“如果學生不去上課或成績不及格,我們就不會繼續資助他們了。
資助對像一旦不勤奮學習,我們就會把錢給其他孩子”,朱莉婭說。
普方基金為這些學生提供住宿費用和學習用品,還向某些地區提供了沼氣和熱水器。
普方基金會募捐活動現場
每年12月,聖誕節前夕,普方基金會都要去南京國際學校——普方夫婦的孩子曾就讀的 地方。
在校園裡那棵兩層樓高的樹上掛滿信息卡,卡片上附著受資助孩子的姓名和照片。
國際學校的學生,隨機選出一張,給卡片的主人準備新年禮物。
每年臨近聖誕節,那棵聖誕樹下,都會堆滿幾百份打包好的禮品袋。
袋子裡是學生和家長們精心挑選的手套、圍巾、水彩筆和巧克力……
“人被殺了,還來做好事?”
“你們實在不值啊”——一個女士在看到普方協會會員
每年都自己掏錢租車、親手把禮物送到孩子手裡時這樣說。
“受到資助的孩子們很感恩。”朱利婭說,
孩子們會給基金來信,告訴他們,以後也希望成為幫助別人實現夢想的人。
慈善會成員與受資助的孩子在玩耍
截至2013年,普方基金會累計幫助了江蘇、安徽兩省19所學校的600多名貧困家庭學生。
這數量不算“驚人”,但朱利婭說,很多大型的慈善團體經常不知道錢捐去了何處,
普方基金很清楚如何控制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資金的流向,不會被他人轉走,這很重要。”
這一場跨越國界的人性博弈,就這樣,悄悄地換來了一群又一群孩子的更光明未來。
孩子們的生活中完全沒有普方一家的痕跡,
卻又和這一家人,有著某種聯繫。
“如果普方還在世,他們肯定是第一個參與的家庭。”
03
深刻洞悉過人性,才會明白,無論你是否做好了準備,
生活,都是一場隨時可能被“踢掉凳子”的絞刑。
足夠善良、足夠熱愛生活,你依舊無法阻擋這世上有著不可控制的人性之惡。
犯下滔天大禍、後果無法彌補,做惡之人自己踢倒了“人性之凳”,卻反被人性救回,用懺悔和折磨,填滿這短暫的一生。
朱利婭說,“我不知道最後這位母親是否真的原諒了他們,但她不想法庭判處死刑,這並不意味著她原諒了兇手。
這四個年輕人並不值得同情,他們罪孽深重。但只需要把他們關押起來,不讓其與社會接觸,不再危害社會就可以了。”
普方協會的成立,是一群西方人,在中國逐步實現與“世界共通的衝突——貧富差距”的對抗。
“造化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
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
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魯迅的這番話,不能更適合此刻的反思。
普方基金會2017年前往江蘇進行春季探訪的總結報告截圖/ 普方基金會官網
除了人性的寬恕、除了看到一個悲劇發生後的“償還”與“大愛”,
真正刺痛人心的,是教育能在何種程度上,塑造、影響、並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只有教育,才能使一個人對自己的觀點和判斷有清醒和自覺的認識。”
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才會明白,怎樣在生活的煉獄中發現更好的自己,同時,用更好的自己來面對他人。
在艱難的生活和黑暗的日子裡,保持對生活的希望。
怎樣發現人性閃光的那一面,始終對他人懷有信心。
憤恨、譴責、懲罰、與反思,一系列的情緒,都只是防禦再防禦。
發現問題,解決它,才是有智慧的進攻,
普方基金會的網站上方,那句話始終沒有變過。
Education, a gift for life!
教育,成就一生!
但願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
十大理念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
引用出處:德語德國《德國一家在南京慘遭滅門,結局讓中國人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