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如何一塵不染的呢?(二)

BBC NEWS中文2018年 11 月 28日報導
蒂姆·麥當勞(Tim McDonald)

(延續上集)

推動變革

1959年~1990年任職的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是清潔運動的設計師,GETTY IMAGES

沒有人會說,所有這些都歸功於反垃圾運動。但健康的好處不言而喻。遊客會舊地重訪一個乾淨的城市,不是沒有原因的。乾淨的街道向外國的高管發出信號,說明一個城市有管治能力,並且堅守法治。很難說這場運動有多重要,但在某種程度上,這場運動不容小覷。

一般說來,新加坡各種運動不會是部門或者政府預算的重大項目。以2010年到2014年為例,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每年平均花費300萬美元開展反垃圾運動和外展活動。

「罰都」

在新加坡的折扣店和旅遊紀念品商店,經常看見印有「Singapore: A fine city」(此處fine是雙關語,因fine這個詞既有美好的意思,也有罰款的意思——譯注)字樣的T恤,後面還列出了可能會罰款的事項。這個笑話已是老梗——新加坡人不會被它逗樂,更有可能是翻白眼。

但這個笑話說得沒錯。新加坡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禁止任何被認為不良的行為,並對每種行為實施經濟處罰。1968年的保持新加坡清潔運動是第一次嘗試罰款來規範公民行為。從那以後,新加坡積極採取罰款措施。一般來說,當局每年對亂扔垃圾者的罰款為數萬元。最低罰款為300新加坡元(合217美元)。

使新加坡一塵不染的努力始於李光耀時代。他會親力親為,發現問題時,會給部長或官員們寫條子。他相信小事情也很重要,他擔心的是,如果對較輕的違規行為不重視,民眾就會「鑽政府的空子」。

新加坡的商業區光潔奪目。其國父李光耀於50年前的10月啟動了保持新加坡清潔運動,GETTY IMAGES

在外國人看來,新加坡的法律似乎嚴格到不近情理。很多人都聽說過,新加坡禁止進口口香糖(擁有口香糖不違法)。帶榴槤(一種有著強烈氣味的熱帶水果)上火車或者用完公廁不衝水(鑒於現在大多數馬桶都是自動衝水,這基本上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問題)都會被罰款。

吐痰或未經允許使用他人的無線網絡也會被罰款。2009年,一名出租車司機在自己家中裸體,卻因為別人可以看到而被罰款。電子煙也已被禁止。

或許,新加坡不應該那麼特別。的確,在涉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時候,西方國家確實有所不同,新加坡的懲罰可能會極其嚴厲,包括對毒品犯罪處以死刑。但新加坡並不是唯一一個熱衷於用罰款阻止輕微犯罪的地方。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在上一個財政年度,停車罰款的收入就超過了1.72億澳元(1.21億美元),幾乎在同一時期,英國的停車罰款收入達到8.2億英鎊。(在新加坡,停車實際上是一個小得多的行政挑戰,這要歸功於該國限制私家汽車量的政策。)

在西方,也能見到類似方法在廣泛意義上的運用。凱林(George Kelling)和威爾遜(James Q Wilson)在1982年發表了一篇著名的論文《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認為被打破的窗戶「發出一個信號,顯示打破窗戶沒有人在乎,所以打破更多的窗戶也不會付出什麼代價」。因此,解決辦法就是要在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之前,積極加以解決。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也曾宣稱,這種方法減少了紐約的犯罪率。在新加坡聽來,這恐怕並不陌生。

罰款有效嗎?

國家環境局(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主席陸勝烈表示,起初這項政策是奏效的。喚醒公眾意識運動和懲罰性措施的結合帶來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收拾整理環境。城市變得越來越乾淨了。

1961年,新加坡有一支由衛生部門直接僱傭的7000名臨時工組成的「掃把大軍」。到1989年,已減少到只有2100人。

但隨後發生了變化。這座城市變得更富裕了,也就更容易使用廉價勞動力打掃衛生。陸勝烈說,現在新加坡之所以這麼乾淨不是大家怕罰款,而是因為有一大群工人在打掃。他們做著繁重的工作。他們才是維持新加坡乾淨的關鍵所在。(待續)

心儒慈語:追求真理者要注重環保。心靈的環保固然重要,但外在的環保也很重要,畢竟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只是替我們的子孫保管地球,所以我們應當注重環保,因為生命要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

心儒慈語  第九章 修煉心蓮─理念
點擊了解更多......

但願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

十大理念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

 引用出處:BBC NEWS英倫網《新加坡環保綠化先進:亞洲「最乾淨城市」一塵不染的成本與收益》